1.世界奶业博览会概况
在美国威斯康星洲举办的世界奶业博览会,是全球畜牧业以奶业为主最大的博览会,会展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都是规模最大的。该博览会已具备非常良好稳定的参观群体,每年举办一届,参展的企业随着饲养水平的提高变的越来越多元化、多样化、国际化。吸引了大批的、多领域的参观者。本届观众近7万人次。该博览会的组织机构注重实效,以专业技术、专用设备、相关产品及实用软件展示和奶牛选美为主体,小型贸易洽谈为核心,研讨、培训和考察为辅助,通过专业培训和技术交流等活动,权威性展示美国奶业的国家竞争实力,全方位推广美国奶业的发展模式、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
博览会上为期五天的赛牛大会最吸引参会者的兴趣,经过初选达标的美国各地、各品种奶牛在引导员的带领下,分类分批逐个进入会场,向评审鉴定专家和观众展示每头牛的风采,最后经过严格的考核,评选出分项指标冠军和总冠军。此项经验值得我国借鉴,首先是展示作用:通过逐级分类评选优秀奶牛,一方面让美国和全球的广大奶农了解当前优秀奶牛的品质特征和生产能力水平,另一个是鼓励作用:鼓励广大奶农明确培育优秀奶牛品质资源是奶业发展的方向,吸引更多奶农参与到培育优质奶牛这项活动。
2.威斯康星洲奶业概况
威斯康星州是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奶业发达州。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设有专门的奶牛科学养殖学系,贝比考克国际奶牛研究所也设在该大学,该州具有发展奶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据美方专家介绍,威斯康星州有泌乳牛约110 万头,有小型牛场16000多个,奶牛场的存栏规模多数在 100 头左右,以家庭农场饲养方式为主;存栏奶牛普遍具有良好的体形外貌,尤其是乳房结构非常标准、整齐漂亮, 成母牛产奶量多在10000 千克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长期严格育种工作使得美国奶牛的体形外貌既标准又漂亮,产奶量及品质大幅度提高,为大中型牛场开展机械化、标准化和 高效化作业提供了条件,使每头牛的产奶性能和遗传品质得到充分的体现。经过实地考察和与奶业专家、农场主交流我们总结美国奶业有以下特点:
2.1首先是奶牛品种优良。美国高度发达的奶牛业,得益于其历史悠久且科学完善的奶牛育种体系。据美国专家介绍介绍,全美建立了完整的优质奶牛遗传物质数据库,数据库的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奶牛场生产情况、品种登记信息、生产性能 测定数据、种公牛后裔测定数据、疫病防治状况、乳品加工企业生产情况等,免费供相关组织和奶牛场查询,为他们开展业务工作和改善奶牛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美国接近全部实现了良种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DHI);种公牛后裔测定非常严格, 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真实和可靠性,在美国,比较典型的奶牛育种做法是,育种公司每年从其众多的合作核心牛场中挑选出最优秀的母牛,而后利用公司所拥有的最优秀的公牛精液直接进行人工授精或者超数排卵胚胎移植;若是获得母犊,则归农场主所有,若是公牛犊,则由育种公司运回选育基地饲养,到12~13月龄时开始采集2 000~2 500支细管冻精用于后裔测定。测定的精液应用于分布在全美国的有代表性的上千个奶牛场中,实施人工授精。授精配种后就是工程浩大的后裔测定工作,通过测定这些公牛后代(母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身高、体型、乳房结构、鲜奶体细胞数等一系列数据,综合评定公牛的预期遗传能力(PTA),以此来判断公牛的优劣。到大约30个月左右测定结果出来时,其中的90%将被淘汰,仅有大约10%最优秀的公牛经过严格的疫病监察和隔离后,进入“验证公牛群体”,开始大规模商业化优质冻精生产。从美国种公牛选育程序可以看出,其出产冻精的种公牛经历了科学严格的选种选育过程,而且用于后裔测定的奶牛群数量庞大,地域和气候分布广泛,保证了所选育出的种公牛的优良遗传品质和良好的适应性。这些种畜资源通过人工授精手段,其基因得以在全美国的奶牛品种改良中发挥巨大作用,为美国高度发达的奶业奠定了基础,所以经过几代科学家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美国奶牛产量、品质稳步提高,居于世界领先行列。
2.2第二是牛舍设计先进、适用合理。威斯康星州的气候条件是冬季比较寒冷,夜间摄氏零下25度的时期超过50天,我们参观的六个奶牛场全部是舍饲,针对当地气候特点牛场的每一项设计都详尽地考虑了奶牛生产和生活习性,多数大中型牛场不设露天运动场,牛棚建设主要满足奶牛的散栏(TMR模式)机械饲喂,自由采食,棚内设2~3排干燥舒适的自由卧栏(床),卧栏内铺垫干净沙土,不仅保证了泌乳奶牛正常休息和经常处于清洁的状态,重要的是保证了牛奶的品质。牛床和饲槽之间的站床一般铺设橡胶垫,保护牛蹄,舍内采光主要是人工光源按季节定时补充照射,通风方式采用热静力学电机风扇通风结合开放式屋脊自然通风,冬季保温采用可开闭的电动卷帘列窗;比较典型的牛舍一般跨度30~
2.3第三是饲养管理非常规范。奶牛场综合管理技术体系是一项精细而繁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牛舍环境综合管理、奶牛饲养管理、奶牛繁殖管理、奶牛疾病预防管理、牛奶质量控制等等。在本次维斯康星州考察中所看到的牛场规模不等,小规模的存栏多在100头,规模较大的在1200~4000头。有的家庭4~5代后仍然从事农场工作,具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奶牛养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生产管理经验。在种质资源上表现突出,常常是育种或胚胎移植供体牛的来源;大型的奶牛场通常都具有先进的设备,规范的管理,追求的是高产奶牛、高质量牛奶和规模化效益。而管理水平较高的现代化奶牛场,则采用计算机控制,计算机根据每头奶牛的膘情、生产阶段、产奶量等指标,确定其日食粮组成,并控制供料系统自动供料,既能保证奶牛的营养需要,又减少饲料浪费。美国农场根据奶牛的生理状况、生产性能和生产阶段配制科学合理的TMR饲料,严格实行分群饲养,使奶牛的遗传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美国农业人口仅占2%左右,而农场主通常拥有大片的农业用地,因而苜蓿草、玉米青贮等奶牛饲料来源十分充足,价格便宜,质量也非常好,为牛场提供优质的粗饲料,美国青贮饲料制作质量控制非常严格,玉米青贮收割时玉米株整体的水分含量在60%~70%,也就是玉米粒蜡熟50%淘宝网女装夏装新款排名茶树精油去痘印有效的眼线笔哪种好眼霜让化妆更容易-75%左右,眼观玉米籽实的胚芽线达到一半时,收获养分最高,留茬高度为18英寸,可减少根部霉菌和木质化成分,切割长度为0.7~1.
在奶牛疾病控制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他们注重预防工作,一般在舍饲情况下,奶牛饲养密度大时,产奶量越高,各种应激就相应增多,易导致抵抗力和免疫力会下降,疾病发生率会增加很多。而实际上,在美国的奶牛场的乳房炎和蹄病发生率很低,究其原因是其良好的疾病预防控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以玫瑰路荷兰牛农场为例,他们的防病管理贯穿整个过程,从奶牛干奶期(在产犊前45~60天)开始,,即进行预防治疗,包括乳房炎治疗、修蹄、免疫接种等相关工作,在对奶牛进行体况评分后及时调整日粮,在产犊前3周饲喂专用过渡期日粮,尤其确保能量和钙(ca)的摄入,减少碳酸氢盐、钾离子和DCAD摄入量,控制体况、膘情,可有效降低产褥热、代谢病的发生;临产和产后母牛给予特别护理,减少环境应激,同时增加干物质摄人以降低能量负平衡,使奶牛在泌乳期开始的45天内,恢复能量平衡。对新生犊牛保证环境清洁、通风干燥,犊牛床下面铺设地暖,避免犊牛冬季肺炎发生;在小牛出生后2小时内饲喂初乳2升,使犊牛得到被动免疫,增强抵抗腹泻等疾病的能力。第2~5天开始饲喂过渡期奶,牛奶经专用巴士灭菌器杀菌后喂犊牛,同时在3~5天开始提供犊牛饲料,以促使瘤胃尽早发育,实现早日断奶,同时饲喂防球虫感染的药品;犊牛一周后用代乳品、发酵牛奶、全脂奶饲喂,第56天断奶。在大约100天的精心护理中,新产母牛和新生牛犊都得到良好的照顾,从而使母牛能健康地进入一个新的泌乳周期,同时为将来准备好了健康的后备牛。
牛舍环境控制的好,对乳房炎、蹄病等疾病的综合防治起到了关键作用,一般美国牛舍由于通风良好,奶牛休息区全部采用自由卧栏,卧栏内用干燥洁净的沙子或木屑等作铺垫,奶牛饲喂区铺橡胶垫,保证了奶牛行走起卧的舒适性,增加了奶牛休息时间,同时减少了足部的磨伤及减少了乳房与环境病原微生物的接触几率;挤奶过程管理也十分严格,每天挤奶三次,挤奶前后采用专用消毒剂充分浸渍乳头,并用高温消毒的干燥毛巾擦拭干净(一牛一巾),减少传染性乳房炎在挤奶过程中传播。在本次考察的Spring Grove等六个牛场中,原奶体细胞数都在10万/mL以内,说明乳房炎发病率很低很低。健康的奶牛生产出了健康优质的牛奶。
2.4第四是注重长远发展。通过本次考察我们惊奇的发现,很多美国奶牛从业者(农场主)现在有了新的经营理念,他们已不把经营农场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比如Larson Acres农场的解说词中就写道:“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热情地去耕耘和建设自己的农场,把经营农场作为尊重和传承家庭价值观念、融入社区、获得社区的友爱的生活方式”。
美国的农场(牛场)一般拥有成千上万亩的农业土地作为饲草生产基地,通过种植专用青贮玉米和苜蓿草,为奶牛提供了充足的优质粗饲料,奶牛场的牛粪和污水经过处理后为饲料地提供了有机肥和灌溉用水,同时解决了牛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参观的Crave兄弟牛场,在2004年曾获得维斯康星大学“农业和生命科学的荣誉”认证,2006年和2009年在州政府的资金(支持一半)支持下,先后建造了两座牛粪沼气发电设施,所产生的电力除满足本牛场和奶酪加工厂自用外,每年还卖给电力公司六百万千瓦,真正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2.5第五是社会化服务设施完善。美国奶业的专业化分工很细,奶业生产社会服务机制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奶牛养殖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美国有专业化的青贮玉米、苜蓿种植、收割和制作公司,专业化的饲料配给公司,还有时刻在为牛场服务的各种专业化技术服务和咨询公司,随着近年来美国农场规模迅速扩大,进一步增加了对高水平专业人员的需求和依赖,几乎所有的大农场都聘请兽医师、营养师为顾问,或者直接聘请为农场经管人员。此外,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有自己的推广体系,大多数专家都身临生产一线,亲自指导生产,结合实际情况推广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贝比考克国际奶牛研究所都拥有自己的或合作经营的奶牛场,因此他们所传授的技术、推广的经验,都与生产紧密结合,很有实效。
3.对河北省奶牛业的发展建议
3.1进一步加强我国荷斯坦奶牛登记和注册制度,完善中国荷斯坦奶牛系谱管理体系。河北省是奶牛养殖大省,应带头作好中国荷斯坦奶牛品种登记工作,进一步完善奶牛品种和良种登记管理办法,设立专职的奶牛注册技术人员,畜牧部门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自觉、自愿参加,通过互联网完成信息采集注册,并逐步形成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犊牛出生后96小时内要申报注册登记,犊牛出生30天之内必须打上耳标,建议费用由政府补贴支付。实行了奶牛注册登记制度后,奶牛从出生到死亡或屠宰,都有详细系谱和生产记录。
3.2河北省政府对积极参加DHI测定的奶农继续实行费用补贴制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实施奶牛改良计划和完善奶牛场管理的一项公益性、基础性工作,DHI工作有利于选育种公牛,种公牛的遗传水平对奶牛群体的生产水平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DHI 是度量母牛生产性能的重要途径。 DHI 还是奶牛场提高科学管理 的最佳依据。应加大对DHI 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实做好奶牛良种补贴和 DHI 项目实施工作。
3.3建立奶牛体型外貌鉴定员制度 ,需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奶牛体形外貌性能测定记录体系,缺乏数据和数据不全都将严重影响育种质量和进程,一头奶牛在一生中要进行几次测定,凡不符合品种等级要求的一律作淘汰处理,所以应尽快制定奶牛体型外貌鉴定的国家标准,培养一批专职技术鉴定人员做好奶牛的体型外貌线性鉴定,才能为评价奶牛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我国应结合国情组织科研攻关,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奶牛特点的奶牛体型外貌评定实用软件系统。
3.4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建议奶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以及各种专业化服务公司的专家,更多地深人生产一线进行指导和培训,培养一批高技术水平的奶牛生产者队伍,并形成良性的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基层奶牛养殖户对相关知识的迫切需求,提升他们对养牛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让他们在我省快速发展的奶业中适应竞争并发展壮大,推动河北省奶业的健康快速发展。